小王子學習系列,是一套有18個種類,包括成雙成對、親子數量、數量概念、找找看看….各式各樣的圖卡學習教具,內容包括相似相反關係、情境相關、數量、物件配對、拼圖等不同程度的認知概念。今天想跟大家說說,在療育上,針對不同年齡、不同的能力發展的孩童,可以怎樣的使用成雙成對這一套圖卡教具,來加強孩童的認知能力。

 

  在孩童18個月大過後(1歲半),孩童對於周遭較為常見常用的物品衣物動物和身體器官、常吃的食物,會開始有配對指認的能力出現;配對的能力又較指認能力早出現一些,因為配對的能力僅需要知覺認知能力,但是指認需要牽涉到語言處理中樞神經的運用,相對又更複雜了一些。命名的能力會更晚出現,因為這時的孩童口腔嘴唇、牙齒、舌頭、喉嚨等器官的動作能力還未達到相對成熟的境界,就算語言處理中樞出現能力了,可是口腔動作協調表現不好的狀況下,也不一定表達的出來。僅有搜尋指認配對的能力在不受動作、語言中樞發展影響下,若無其他感官知覺、原始認知智能等學習因素影響下,通常會較早出現。

 

  1歲半這個年紀下進行認知教學時,會以實際物品指認、圖卡指認、實際物品與圖卡配對、扮家家酒組合與圖卡配對、單純圖卡配對等的方式來先進行。教導的時候,要運用孩童已經出現的知覺辨識、因果關係概念來協助學習;物件的知覺辨識能力,其實從出生就已經開始,只是這個時候孩童的大腦相關功能也才開始發展,包括記憶、各個不同處理區部位的連結,加上動作能力有限,所以無法馬上表現出來。等到可以翻身爬行、拿碰物品了,動作能力進步到可以跟環境互動、相關的經驗建立,才會有聽到家人的聲音、看到媽媽的臉會笑,看到奶瓶靠近會張口、手摸到奶瓶會抱緊吸奶的動作行為出現。而這樣的動作表現,是學習記憶上的結果,對於事件發生產生經驗連結,產生因果關係概念的印證;像是看到媽媽,記憶經驗常常接續下來會有溫暖的擁抱、愉悅的聲音刺激、奶水時物的滿足經驗,而預期出現愉悅的情緒或部分動作行為。

1.jpg

 

  孩童對於實際物品的指認能力,像是大人說蘋果,孩童會以自身知覺,包括聽覺、視覺、味覺觸覺等的經驗,像是紅色、香味、酸酸甜甜的、蘋果的語音,來進行知覺訊息整合連結,建立概念;並做出拿取、點指找出正確的物件的動作來表現出概念來。但是這樣的指認能力,可能會受到原生認知智能、知覺感官問題影響,而表現不出來,這時可能要的是建立物件的知覺辨識配對能力,包括觸覺、視覺方面的表現。辨識和指認的差別是,兩者都需要感官知覺整合功能、因果關係概念協助,但是指認能力多了聽覺語音訊息、字音字義轉譯的連結。所以在臨床教導概念時,針對低口語、無口語孩童,會先建立孩童辨識能力,再視孩童學習智能狀況,才逐步建立指認或命名能力。若是正常孩童則不需要如此考量,因為它們的指認、辨識配對能力常常是一起出現。

 

    因此,若是年紀低於2歲半的孩童,口語指認、命名能力無法馬上建立,可以先建立孩童的配對能力。配對能力強調的是知覺的辨識能力,尤其是視覺的區辨能力,又可區分成實際物品的配對、模型的配對、彩色圖卡的配對和黑白圖卡的配對,與真實越接近的狀態,提供與原始物件的知覺提示越多,孩童區辨配對相對就容易的多。

2.jpg3.jpg

 

   理特尚小王子學習系列的成雙成對圖卡教具,一開始的使用方式會以實際物品與圖卡的配對方式來進行,而這樣的配對能力會在1歲半之後開始出現,若在2歲到2歲半間未建立完整概念,便有發展落後的問題。使用時會先選用孩童生活常見、喜好的水果圖卡先來進行,包括蘋果、草莓、奇異果、西瓜、芭樂、香蕉、鳳梨、柳丁、橘子、哈密瓜、葡萄、芒果、木瓜等13種;開始教導時會除了引導孩童注意真實水果的香味、觸感與顏色、外觀等各種知覺特徵外,在教導的同時也要拿出圖卡來,引導孩童注意同樣的視覺特徵;舉例來說,像是教導香蕉時,要先給予孩童真實的香蕉,讓孩童去觸碰、聞或嚐味道,並告知要注意他是黃色的長長的彎彎的視覺特徵;然後再拿出圖卡來,讓孩童看著圖卡,再教導一次黃色的、長長的、彎彎的視覺辨識特徵後,就可以讓孩童拿著真正的香蕉,帶領孩童從給予的蘋果、香蕉圖卡中,拿出正確的香蕉圖卡來。重複帶領動作進行此步驟3次後,才在同樣方式下,嘗試讓孩童獨自拿取,若正確便可繼續下一個水果的辨識配對教導。

4.jpg5.jpg

 

  *在一開始孩童找尋蘋果的圖卡時,須注意視覺辨識差異要大些、簡單些,像是顏色對比、形狀差異,所以僅提供蘋果與香蕉(/)、香蕉與芭樂(/)、香蕉與葡萄(/)2選一配對方式來進行,孩童辨識配對表現會較好。

 

 

  等教過3-5個後,就可以進行孩童較複雜的搜尋配對練習;先將圖卡排成3-4片條列,讓孩童去搜尋辨識出正確的來;若學習成效不錯,再慢慢教導新的水果辨識概念,並逐漸增加干擾圖卡數量。等待孩童表現正確率超過8成後,再逐漸變成3141131 的方式來進行;這時排列的方式也會從1*3/1*4的直橫線狀,變成2*2/2*33*3….的面狀排列,來讓孩童搜尋辨識。比如說建立蘋果、芭樂、鳳梨的配對概念後,可將三個水果圖卡現狀排列後,依序給予孩童真實的三種水果後,如果孩童可正確配對,便再教導柳丁、西瓜、奇異果等水果的視覺外觀辨識上的特徵,教完後再同樣以線狀排列方式,排好三種水果圖卡,再依序給予孩童真實的水果來辨識配對;若這六種水果的辨識成效都不錯,就可將這六種水果圖卡重新排列成23格的面狀,依序給予孩童蘋果、柳丁、芭樂、西瓜、奇異果、鳳梨六種真實水果,讓孩童搜尋辨識配對。

6.jpg

 

*等到實際水果配對圖卡的能力建立後,記得還要進行1-2次圖卡找尋實際水果的配對練習,同樣先以干擾物少、相對條件差異明顯的方式先進行,逐漸進階到干擾物多、相對差異少的辨識配對來進行,來確定水果真實物件與圖卡間的配對。

 

  等到超過2歲後,孩童的實際物件與圖卡配對能力大致建立後,再來要進行的是模型組合與圖卡的配對和圖卡間的配對,這時就要更多眼球轉動控制、視覺搜尋辨識能力;因此一開始的排列仍是直線、橫線的排列,孩童的搜尋辨識能力效果會較好;並逐漸變成小範圍的面積搜尋辨識,像是2*22*3的四片、六片,同時要建立的是孩童有系統的搜尋辨識策略習慣,像是由右至左、由上而下(看個人習慣和孩童學習狀況來調整)。這樣的配對認知概念在2歲半以前會建立完成;要注意的是,若孩童出現辨識配對不佳的問題,可能就是基本認知智能、視覺注視與搜尋辨識的相關功能出了問題。若是實際物品的辨識配對能力建立得不錯,模型水果、扮家家酒組合與圖卡間的配對應該也就不成問題了,除非孩童有認知智能、感官知覺的學習問題。

 

  1歲半到2歲以前,可以先進行的是水果模型與圖卡間的配對,操作的方式是在真實的水果與圖卡配對概念建立後,學習的方式與真實水果的教法相同。

7.jpg未完待續唷!!!!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張逸哲 的頭像
    張逸哲

    張逸哲職能治療師

    張逸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