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快邁入十一月了,大多數的小一新生,下週應該會面臨注音大會考,今天晚上再來熬夜一下,把注音符號的訓練方式補完吧!

這週要說的是注音符號"ㄣ"、"ㄑ"、"ㄦ"的延伸,還有沒有寫到的"ㄔ"。

首先要說的是注音符號"ㄣ",因導孩童注意的點分別為縱分隔虛線的上下中間點,還有橫分隔虛線的左右中間點,只要將這四點連接起來,變成閃電的樣子,就是注音符號"ㄣ"。此時可以慢慢考驗孩童相對於中點及縱分隔虛線、橫分隔虛線的鏡像對稱概念了,書寫的起始點、轉折點、終點都在相對稱的位置上,只要把握這些點的位置,書寫出來便不會有困難。

20171028_000621.jpg

注音符號"ㄘ"是在"ㄣ"的上面加上一條橫線,就完成了,引導孩童注意的點除了注音符號"ㄣ"的四點外,還要加上中點。書寫前,引導孩童找出中點,中點往上、往左一點,便是下筆點;劃出一條長橫線後,再寫上注音符號"ㄣ",就成了"ㄘ"。

20171028_000624.jpg

注音符號"ㄅ"也是把符號"ㄣ",末端加上一點便可寫出,不過要書寫得更好看一些,可在相對結構上做點微調。引導孩童注意的點是縱分隔虛線的上下中間點和中點、橫分隔虛線的左右中間點,總共5點;書寫練習一開始是寫出一個注音符號"ㄣ",再於尾端往左上方,上鉤一小短斜線就完成了;但在比例結構上會是中點對稱的樣子,所以在書寫時,可慢慢隨著提示點的減少,引導孩童在起始的右上左下斜線變短些(停止、轉折畫橫線的點不是在橫分隔虛線上,而改在橫分隔虛線上方。)這時寫出的結構會變成上方斜線較短、下方斜線較長的"ㄅ",也就是較常見的樣子了。

20171028_000628.jpg

下一個注音符號"ㄎ,是在未調整的符號"ㄅ"上方,加上一條橫線,便可寫出。引導注意的點是上方左右兩個小正方格的中間點、縱分隔虛線的下面中間點、還有橫分隔虛線的左右兩個中間點;下筆點是左上方小正方格的中間點,先劃出橫線後,再依注音符號"ㄅ"的寫法寫完,就寫出了"ㄎ"。提示點減少的過程要引導孩童注意對準、對稱的概念,所以劃出的線段相對分隔虛線要左右、上下是一樣長的,這樣寫出的字結構就不會太差了。

20171028_000632.jpg

下一個注音符號"ㄉ",是在注音符號"ㄅ"下方空間,加上一條右上左下的圓弧線。引導孩童注意的點是注音符號"ㄅ"的那五個,下筆點是縱分隔虛線上方中間點,一開始讓孩童先寫出中點對稱的矮胖"ㄅ"後,再從中點畫出右上左下的圓弧線。等孩童建立"ㄉ"的字型書寫概念後,慢慢調整成上方斜線較短,下方斜線較長的"ㄅ"書寫方式,再從橫線與縱分隔虛線的交叉點,劃出圓弧線即可。若要書寫出來的結構更好,則要求孩童在注音符號"ㄅ"的下方斜線尾端,不要碰觸縱分隔虛線,而是在打勾後才碰觸分隔線;並要求孩童在畫出最後的圓弧線時,要與右方的圓弧線保持等長距離來寫出。

20171028_000635.jpg20171028_000648.jpg

再來的注音符號"ㄌ",就是將注音符號"ㄉ"的最後一筆,改成從起始點右方的點畫出就可,就如同小題示方格第三格那樣。

20171028_000704.jpg

注音符號"ㄢ",也是注音符號"ㄣ"的變化型,只要在一開始畫上一個蓋頭,再加上一個"ㄣ"就可寫出"ㄢ"。引導孩童注視的點為上方左右兩個小方格的中間點、縱分隔虛線下方中間點、還有橫分隔虛線上左右兩個中間點。下筆點是左上方小正方格的中間點,畫出橫線到達右上方小正方格的中間點後,轉折往下畫出右上左下短斜線停止於橫分隔虛線上;此時要注意教導孩童停止點在橫分隔虛線右方中間點與中點之間,而不是右方的中間點上。第二筆的起始點是在第一筆起始點略往右方處(或是與縱分隔線一半的位置上),一樣是右上左下的短橫線,停止於橫分隔虛線的左方中間點上,再從此點寫出注音符號"ㄣ"的剩餘筆畫來,如同小提示格第二格中的寫法一樣。

20171028_000708.jpg

注音符號"ㄞ"是在注音符號"ㄌ"上加上一條橫線而成,像小提示格第二格寫的一樣,不過要注意的是它右下角沒有打勾往左上的短斜線。引導孩童注意的提示點包括上方左右兩個小正方格中間點、縱分隔虛線中點與下方中間點、橫分隔虛線左右兩個中間點;左下小正方格的中間點,個人認為是可有可無,可觀察孩童書寫表現自行決定要不要加上。書寫起始點一樣是左上小正方格中間點,先往右畫出橫線到達右上小正方格中間點後,接下來是寫出相對於中點來對稱的"ㄌ"。注意的是:第二筆的下筆點是在一開始下筆點的右方(或是與縱分隔線一半的位置上),右上左下對準橫分隔虛線左方中間點畫出短斜線後,轉而寫出"ㄣ"的剩餘筆畫來;最後一筆是從第一筆橫線與縱分隔虛線交叉點右方,對準中點(或在加上左下小正方格中間點),劃出右上左下的圓弧線來。

20171028_000712.jpg

最後一個勉強也算是注音符號"ㄣ"延伸而來的注音符號是"ㄋ",它是一個被由左往右壓扁的"ㄅ",加上上方一個短橫線而成。引導孩童注意的點為縱分隔虛線的中點與上下兩個中間點、還有橫分隔虛線右方中間點共4個。下筆點是縱分隔虛線上方中間點左側,先往右畫出一個短橫線後(引導孩童注意相對於縱橫分隔虛線要等長),轉折對準中點畫出右上左下斜線,再往右轉折對準橫分隔虛線右方中間點,劃出短橫線後,再對準縱分隔虛線下方中間點,畫出右上左下斜線,最後從此點上畫出往左上的短勾,便寫好"ㄋ"。若孩童理解不易,便引導孩童注意一開始橫線寫完後,下方是一個偏向右側的"ㄅ",如同小提示格第二格的寫法一樣。若要孩童書寫結構更好,再引導孩童將最後一畫,不要碰觸縱分隔虛線後才打勾,而是改成打勾後才碰觸縱分隔虛線。

20171028_000831.jpg

"ㄣ"的字型練習完後,下一個練習的是"ㄑ"字型。引導孩童注意的點是縱分隔虛線上的中點、還有上下兩個中間點。下筆點是在上方中間點的右方,對準中點略為偏左方、橫分隔線上的一點後,再對準下方中間點略偏右方一點點的位置,就會寫出"ㄑ"。要讓孩童注意的是,上方右上左下斜線與下方左上右下斜線,相對於橫分隔線,是鏡像對稱的。

20171028_000716.jpg

接下來的注音符號"ㄍ",是兩個"ㄑ"組合而成。引導孩童注意的點是右方上下兩個小正方格的中間點、縱分隔虛線的中點還有上下兩個中間點、和橫分隔虛線左邊的中間點。第一筆下筆點是縱分隔虛線上方的中間點,對準橫分隔虛線左方中間點畫出右上左下斜線後,在對準縱分隔虛線下方中間點畫出左上右下斜線的"ㄑ"後,第二筆從右上方小正方框格中間點下筆,對準中點先畫出右上左下斜線後,再對準右下小正方格中間點劃出左上右下斜線,畫出另一個"ㄑ",便寫出了"ㄍ"。也可教導孩童,在相對於縱分隔虛線畫出的兩個長方框格,各劃出一個"ㄑ"就可以了。

20171028_000719.jpg20171028_000729.jpg

接下來要說的是"ㄔ"這個注音符號,它要注意的點是縱分隔虛線的中點、和上下方中間點。先從上方中間點畫出一條右上左下的短圓弧線後(短斜撇),再於中點畫出一條長圓弧線(長斜撇),最後從中點往下對準下方中間點,畫出短直線就完成了。這個注音符號其實應該要和注音符號"ㄐ"、"ㄗ",一起練習,因為注意的點其實是一樣的。(打字打到有點昏頭了,忘記補上了,請見諒。)

20171028_000828.jpg

最後一個字形,是注音符號"ㄦ",引導孩童注意的點是縱分隔虛線上下兩個中間點,或再加上外框的左下角、左下角小正方框格的中間點。下筆點是在上方中間點的左側,先直直往下接到橫分隔虛線後,往外對準外框左下角後,外撇至與下方中間點一樣高的位置停止(或是左下角小正方框格中間點);第二筆是在上方中間點右側,第一筆下筆點相對於縱分隔虛線的相對位置,直直往下到接近下方中間點右側處,劃出圓弧線接往右短橫線。"ㄦ"這個符號有點左右對稱,但下方又是左撇與橫線的不對稱,要注意的是兩邊要一樣高,距離縱分隔虛線一樣遠,還有第二筆下方的轉折是圓弧狀,不是轉角。

20171028_000835.jpg

最後一個符號是"ㄤ",他的左側像"ㄦ"的左側、右邊像較短的"ㄦ"的右側,再加上上方的橫線;要讓孩童注意的點是縱分隔虛線的中點、上下方中間點,還有外框的左下角(或再加上左下小正方框格中間點)。一開始練習時下筆點在中點的左側,往右畫出橫線後,在從上方中間點直直往下畫到中點後,從中點轉對準外框左下角畫出左撇圓弧線到與下方中間點等高處(或是左下方小正方框格中間點);再從中點處直直往下對準下方中間點畫出"ㄦ"的右側筆畫來,就成了"ㄤ"。要讓孩童注意的點是,第三筆起始的點,應在中點或在中點為偏右方處,因為要和第二畫避免出現線段重複的情形(只有點交叉,沒有線段重複)。等待孩童符號概念出現後,再將橫線位置往上移到中點上方,第二畫在直直往下碰觸到橫線後,對準左下角外框(或是左下小正方框格中間點)畫出外撇筆畫,再從橫線與第二筆畫交叉點處直直往下畫出第三筆畫來。

20171028_000837.jpg

20171028_000843.jpg

好啦!終於寫完注音符號的所有練習方式了,希望對大家有或多或少的幫助。

也希望大家看完若覺得有幫助,請幫忙轉發、分享臉書粉絲專業與按"讚

 

arrow
arrow

    張逸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