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沒有玩鳩尾積木了,想了很久,終於做出來了一多含苞待放的蓮花,但是想想好像單調了一點,所以又幫他加上了枝條,再加上兩小片的蓮葉。
其實一開始的樣子,並不是這樣的顏色對比,而是亂七八糟的顏色,有黑色、深藍、綠色、紅色和黃色,因為一些想法出來,就僅能用手邊的材料將就拼湊出來,還好兒子也有興趣,給他看看原型後,跟他說思考的概念、方向、顏色的對比調整,很快就把我要的蓮花作了出來,
剩下的枝條和葉子當然就是爸爸的工作了,角度的調整,要怎麼生動一點,有點困難,試了兩三個角度,這個方向的感覺還不錯。
自己的故鄉─白河,是個夏天很多蓮花的地方,現在住的地方鄰近鄉鎮,夏天也有不少的種植,或許品種不同,但花多外觀大同小異,對我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,所以一直想用這樣的積木作出蓮花的樣子來;還好,我也做了出來,70片左右的積木量就可以了。放上最後一張,讓大家看看吧!
對於現有的積木課程,其實自己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,自己在上的時候,雖然還是有仿作的教學部分,但更強調的是孩童本身知覺觀察、理解能力的發揮,最好有自我解決問題、調適應變和創作的能力表現;不然按照步驟逐步、逐層完成的過程,其實對孩童的能力幫助有限;所以針對不同齡、能力的孩童,我都會量身訂造他們專屬的要求進度;這樣可分成5個步驟來看,分別是知覺辨識、手部操作、模仿建構、調適改造應用、自我創造,從基本的各種知覺能力來先提升,包括除了視覺之外的感官功能,如何在完型、形狀辨識、相對空間方位、數量概念、空間推理與形狀方位轉換等相關認知概念上的進步;再來手的操作功能,包括手部抓握肌耐力、抓握動作姿勢、維持動作穩定度、掌內操作與手指分化靈活度、雙手協調操作技巧,都需要逐步驟依據發展順序來逐一建立;模仿操作過程,孩童的專注力、指令接收狀況、理解思考能力發揮是否足夠,可以有效遵循步驟來操作建構;調適應用時,如何在不同條件下,依據同樣的操作概念來完成類似作品,考驗著孩童的舉一反一之後,能否舉一反二、甚至反三的類化、概化能力。最後的創造發揮,再給予孩童主題時,如何從簡單的平面創造先完成,再逐步類化到立體的造型,相關的物件形狀特色是甚麼,要用怎樣的積木來呈現;在積木的課程上,我會要求孩童需要自我完成作品,當然會依據他們不同的能力現況給予不同的協助,但是一定會讓他們能回家之後也能試著仿作完成出作品來,並會在課程主題交換的空檔,試著給予孩童一些主題,讓他們自己建構、運思、組裝完成作品。而這樣的作品完成過程,也絕不會是單打獨鬥式的完成,會有角落教學與模式教學的方式來執行,有能力較好的孩童對於能力不佳的孩童進行部分的示範或組裝協助,或是大型建構物件的合作完成,這樣的學習過程,同時也可以教導他們相關的人際互動、模仿學習技巧。當孩童各個能力都有一定表現後,他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完成各種組裝作品,這樣的成就感會讓孩子更加享受操作的過程,也會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,無形的提升學習相關知能,像是記憶、思考、注意力、人際互動等。
積木,不應該按步驟的仿作,而家長在看到孩童完成作品的同時,我想應該也要想想孩子相關的知覺辨識、認知概念、動作操作、思考建構能力是否有進步吧!
#我有一套完整的積木課程教學概念作法、不管是特殊兒、或是資優生,都更能完整的提升孩童智能,不只是仿作、更能有效的獨立完成;不過內容需要用到4-5種以上的積木來進行教學課程,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,歡迎留個訊息和我談喔!
留言列表